地下室防水工程中抗渗混凝土质量问题分析
我国绝大多数的地下室防水工程在设计时,通常所采用的防水技术措施是在结构中添加防水剂的刚性自防水,而外加剂的添加,通常会在混凝土搅拌站中完成,这就会造成添加情况难以得到监控,从而容易造成质量不过关的现象。此外,在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由于长距离运输,加之等待浇筑时间过长,都容易使混凝土的塌落度得到损失,导致在混凝土入模时,混凝土未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产生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地下室防水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极易产生裂缝,当产生的裂缝为贯穿型时,地下水或者周边土壤中的水分很容易通过裂缝进入室内。通常形成这种裂缝的原因是因为在抗渗混凝土搅拌之前,没有进行混凝土抗渗实验,混凝土的配合比与规范标准有相差,外加剂的含量没有按规定执行,从而使地下室防水系统也达不到设计标准,影响了地下室施工质量置。混凝土的拌制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且受材料组成成分的限制,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监控。在混凝土施工前,配合比设计要得到重视,若现场条件不能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研究确定。在确定了符合标准的配合比时,依据确定的配合比实行混凝土的配备,合理选用连续级配骨料来调配混凝土,加大地下室防水工程中构造的抗渗性能。
地下室防水工程中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混凝土入模后,经过振动器的过度振捣作用,粗骨料会在震动作用下发生较大沉陷,水泥浆液随之上浮,混凝土结构的均匀程度得到较大的改变。混凝土表面的砂浆在凝结硬化后极易产生收缩裂缝,从而破坏保护层的作用,使钢筋遭到水分的侵蚀。
二是水泥的水化热一般为165~250J/g,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中心温度不断升高,硬化后温度开始下降,混凝土构件内部产生温度梯度,形成热收缩。当温度下降过快,内外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热收缩,很容易形成开裂,裂缝多为贯穿性。
三是混凝土凝结硬化需要水分的参与,由于混凝土内部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内部水分在消耗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留下的毛细空隙形成真空负压,引发混凝土的自收缩。自收缩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减少为8%左右。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危害往往更大。